其他

诗人余光中去世 他与成都的不解之缘

2017-12-15 人民网四川频道


昨日,在读者心中种下“乡愁”的人——著名诗人余光中去世,享年90岁。据了解,11月27日,家人发现余光中有嗜睡、说话不清楚的情况,遂将他送到高雄医院急诊,经医师诊断为急性脑中风,并于当天入住神经内科病房治疗。12月8日,余光中因心衰竭及肺部浸症状恶化,转到神经内科加护病房治疗,医疗团队与家属讨论治疗计划后,家属考虑到余光中年岁已大,签署了放弃急救同意书。12月13日晚上,余光中由加护病房转出到普通病房。昨日上午,余光中在未插管、未施行心肺复苏术、未急救的情况下,由家人陪伴在身旁,平静离世。

台湾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曾回祖籍地福建永春,右为余光中。中新网 梁白瑜摄


余光中,1928年10月出生于南京;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1947年就读于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至香港;1950年赴台;后赴美进修,曾在多所美国大学任客座教授;先后在台湾大学、台湾中山大学等高校任教。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


——他的乡愁,不仅仅在诗里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里写下一首《乡愁》。40多年来,《乡愁》在海内外华人间被广为传诵。而他写的《乡愁四韵》更被罗大佑谱曲,成为传唱四方的名曲。


曾有记者采访余光中时问他:“听说您写出《乡愁》只花了20分钟,很多人想知道,您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余光中这样回答,有朋友说:“你文思怎么这么快呢?20分钟就写完了?”我说这种情绪压在我心底已经20多年了。我离开大陆时,那时我的文化水平和思想都还写不出这样的诗句。


梁实秋曾评说:“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评论家张瑞芬曾说:“谈到台湾现代主义时期的散文,余光中和他的‘逍遥游’诸作最被推为代表。”余光中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


——四次到访成都 杜甫草堂里也有《乡愁》


生前,余光中曾于1996年、2005年、2006年、2010年先后四次到访成都,这里不仅有他的好友,还有着他几十年的乡情。因为中学时代在重庆读书,余光中可以用流利的四川话与成都友人交流,他曾说:“我们夫妻两人在家里都说四川话,可谓乡音未改。正是有了那段时光,培育起我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喜爱。”


1996年,余光中应四川大学之邀到访成都,终于实现了归蜀的心愿。之后,来武侯祠谈诗情与酒兴、去杜甫草堂吟诗与题词、到新津游览与撞钟,余光中在成都留下自己的众多足迹。2006年,余光中重游杜甫草堂,还在唐代遗址前认养了一棵树龄70多年的黑壳楠,这棵黑壳楠也因此变为了诗人树。在诗人树的旁边,有关部门还精心安置了一块刻有余光中代表作品《乡愁》的石碑。余光中表示,“李白的诗轻快犹如贝多芬,杜甫诗沉郁更像莫扎特。我虽然比杜甫晚了1300年,但又比他大了20岁。其实我比杜甫可幸运多了,因为杜甫一生辗转颠沛流离,离开家乡之后就没能回去,而我却能经常回来。所以我现在不能再写乡愁,要改写乡情了。”


——成都好友众多 流沙河最早推介余光中诗作


余光中诗作在大陆流传,离不开成都作家流沙河,两人也因在文学上志同道合,成为亲密的朋友。1982年,流沙河在诗刊《星星》上开了个专栏,最早介绍台湾现代诗。后来,他把这一系列集结出版《台湾诗人十二家》,引起了轰动。正因为流沙河的欣赏和推介,余光中在大陆有了广泛的知名度。1982年夏,余光中致信流沙河,说起四川的蟋蟀和故园之思,4年后,他又在《蟋蟀吟》中写下“就是童年逃逸的那一只吗?一去四十年,又回头来叫我?”流沙河感慨之余,写了《就是那一只蟋蟀》作答,一时传为佳话。


在流沙河看来,余光中不仅是中国伟大的诗人、文学家,也是自己以兄事之的哥哥。“余先生亲自开车接我,带我去游览。真诚之情,至今历历在目。”流沙河回忆前年他去台湾旅行,在采访中,流沙河还称,一个多月前,自己曾与余光中的夫人范我存通话,得到余光中“还好”的消息,“我们成都人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只能说他还能维持状态。”


得知余光中去世的消息后,流沙河第一时间以夫妻的名义,给范我存发去了慰问短信:“嫂嫂,我和夫人已经知道这个最不幸的消息,但请你保重,你在,光中就在,流沙河夫妇隔海遥息。”谈到余光中的去世,流沙河称:“今天,一位大诗人、文章大家走了。他一生历经战乱饱受颠簸,将中国现代诗弘扬,为中国现代散文带来新面貌。得知他去世,我非常难受。”



——遗憾了 川版“诗选”尚未面世


余老未能看到这本“诗选”面世。


听闻余光中去世的消息,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在朋友圈中遗憾地写道:“《余光中六十年诗选》尚在制作中,先生却猝然长逝。”有川内媒体记者电话采访到了黄立新,他的声音透露出惋惜和难过,“余光中先生走得太突然了,诗选的封面设计已经做好了,过段时间应该就能面世,可惜他看不到了。”


《余光中六十年诗选》的责任编辑刘姣娇也接受了采访,她说:“这本书是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在制作的一本当代诗坛大家余光中先生的诗歌精选集。本书是我社推出的台湾大家经典文学中的一本(包括余光中、林海音、洛夫、张晓风等著名作家的作品集),通过与余先生私交甚笃的朋友组稿,得到余先生及其编选者陈芳明教授的亲自授权,并在台湾印刻文学出版社总编初安民先生的鼎力帮助下,最终达成出版。”


刘姣娇回忆道:“作为一位对四川有着深厚感情的前辈大家,余先生和夫人非常关心这本书的出版,数次通过电我们也曾期许等到图书出版后寄给余先生签字,没想到今天却传来如此噩耗,着实让人悲痛不已。就在二十几天前,还有朋友致电余先生,当时是余太太先接听的电话,她还说余先生身体近况不错,并又一次问起书的进展。后来电话交到余先生手里,听声音也是中气十足,哪里想得到,他会在今天因肺炎去世。”


在刘姣娇看来,余先生作为中国文坛的一代巨擘,诗歌散文评论俱佳。“若要对他的诗歌进行评价,我想,他的研究者陈芳明先生有一句话最合适不过:诗艺追求,穷其一生,止于至善。


——余光中曾感言 能被自己民族接受 是作家的最大光荣


余光中创作近七十年,写了上千首诗。人们以为缪斯只眷顾年轻人,他却创作直到90岁,“江郎才尽”之咒却未曾近身。如何保持源源不绝的灵感?他曾告诉记者:“只要对生命保持敏感,题材就不会匮乏;只要对语言保持敏锐,文字就不会粗糙。”


余光中曾说自己的诗“大半是等来的,小半是追来的。”所谓“等来”指等待灵感之神,“追来”则是指某人请他就某一主题在某一时间之前交一首诗。


在他的80岁寿宴上,台湾九歌出版社发行人蔡文甫认为,余光中获诺贝尔文学奖当之无愧;并建议台湾文化机构应在翻译计划中加上瑞典文,有计划将作家引进瑞典。当时,余光中表示:“一个作家能被自己的民族接受,便是最大光荣!”


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


《欢呼哈雷》


六寸的短镜筒

一头,是悠悠无极的天象

一头,是匆匆有情的人间

究竟

这一头有几个人能够等你

下一个轮回翩然来归

至少我已经不能够

我的白发,纵有叁千丈怎跟你比长

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

但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

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

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

向着热腾腾的太阳,跟你一样






综合自成都日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北京日报、扬子晚报



用人民的视觉给你不一样的精彩四川!


人民网四川频道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